论现代八股文---LCL

泱泱华夏自古便是一个重视文字的民族。好的文章让人陶醉,而答辩般的糟粕也只能受人唾弃,古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是这样,好的佳作自然收获高评褒奖,为世人称赞。而在明清,八股文的出现确使这一规则发生转变,而是文章完全沦为仕途的工具,而并不是锻炼个人思维的利器。好在后来一些先生做出了改变,使中国文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而现代仿佛又回到了明清那个追名逐利,文字狱横行的时代,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0分作文“时常有意思得多,而所谓”满分作文“则枯燥乏味,甚至根本没有想读下去的心思(除了你很仰慕这种”满分作文“的”优雅的“表达方式),被强迫地草草看了几下,就会发现这篇文到底讲了什么,是被人说烂的爱国,自强和胸怀天下等等等等。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吗?怒斥着”幸存者偏差“的他们却又在列举着苏武,孔孟这些个例,却从不着眼于占大多数的”李陵“和”卫律“;也从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来是要做宁死不屈的“苏武”还是个人主义的“李陵”;也从未想过自己能不能忍饥挨饿九余年,估计给两鞭子就什么都招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作者性格立场和作品主旨不一”的怪象呢?是因为写文章的目的已经变质,由原来的真情实感,愤世嫉俗变成为成绩,为所谓的“美好的未来生活”而说一些违心的话,而说真话则成了所谓的“异类文”,被在高考制度的加持下自认为有足够权威的”八股文“的卫道士所唾弃。毕竟他们可不在乎你是否养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只要体现在卷子上,体现在”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的标签上。我曾经感慨,为什么新时代不能出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伟大且有趣的作家呢?现在我明白了,那些本可以成为”新时代鲁迅“的年轻人早已被权威的“八股文卫道士”所埋没,有的失去了信心选择妥协甚至臣服;有的虽有一身傲骨,敢于发声,却被那些顽固卫道士埋没,被lj“申鹤”封杀,这些卫道士便刻意地去营造一个”无法反驳,此为真理“的”美好“新时代,而隐藏更加真实,更加丑恶的现实。像是我们现在所崇拜的在“资本即是真理”的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中提出异议的社会主义先锋,500年之后的人们也许也会赞美在现在同样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发现弊端及问题的“被唾弃者”,反而去唾弃现在正被奉为权威的“卫道士”。

除此之外,现代八股文还有一下特点:

  1. 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1]

     

    嚆矢(hāo shǐ):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

    滥觞(làn shāng):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振翮(zhèn hé):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翮指鸟的翅膀。

    肯綮(kěn qìng):典出《庄子·内篇·养生主》“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后遂以“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孜孜矻矻(kū):勤勉不懈的样子,出自唐·韩愈《争臣论》。

    玉墀(chí):指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出自汉武帝《落叶哀蝉曲》。

    婞(xìng)直:指倔强;刚直。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众所周知,我们很"乐意"去借鉴这些文章,因为可以得高分,被拿来夸赞.但我们看到这样的文章,一下就傻眼了,"这依托答辩,不说人话的文章也能满分?",本不是针对这位考生,只是痛恨这样的单纯显摆自己,不想让人看的答辩文.这要放在之前,是要被毛主席批评为"又长又臭",被鲁迅先生骂为"遗毒无穷的八股"的,为什么在今天的我们却与我们所敬仰的先辈们的方向相反呢?我们今天口口声声说顺应时代潮流,如今为什么反其道而行呢?可惜他们并没有甚至根本不想认识到这一点,依赖着"公平教育,平等高考"的幌子亲手毁了现在的教育.

  2. 无病呻吟,没事找事:

    喜欢在静幽的夜里,静品一壶香茗,伴着氤氲的茶香,梳理章乱的思绪。静静的看着一片片叶子,在杯中一次次的翻滚,沉淀,一杯水由浓到淡,也品着一壶茶从馨香到无味的过程。

    这是一种"优秀作文"的常见开头,这里我称为"香茗主义".看完我疑惑,倘若排除那些个例,现在真的有高中生有这种"闲情雅致"去花时间捧香茗,品茶香吗?写完作业了吗就整这出(当然你若真有这种闲情,我为我的冒犯向您道歉).可是更多的却是无脑地照搬,被标红夸奖,让其他人"借鉴",但真的有人喜欢这种被抄烂了的"无病之呻吟"吗?我是来看乐子,学行文逻辑的,不是来看你装"高清1080P"的.

  3. 以堆积引用为生,自己的东西很少

    现在有些人写议论文,就喜欢引用诗句和事例,因为阅卷的“卫道士”们很喜欢,并不是说引用事例不好,只是批评的是只依赖别人嚼烂的而从未体现自己的思考,“模仿到创新”只变为了“光模仿而毫无创新”

当然我们并不寄希望于这些“卫道士”们做出些改变,只是希望我们可以自己摒弃那些“现代八股文”,带来更加有质量的作品。